2022年,疫情、战争、通胀、经济持续低迷等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给各行各业都蒙上了一层大小不一的阴影,下游终端需求急剧萎缩,在此影响下,“砍单”风暴近期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多领域爆发,并向供应链持续蔓延。
按照天风国际分析师郭铭錤爆料,一季度小米、OV们因为销售状态不及预期,已经砍单了1.7亿台,而接下来还要砍单1亿台。“大家纷纷调低了销售预期,与年初的目标相比,都是降了20-30%的比例”。相关财经媒体最新报道对这一消息做了进一步证实,报道称小米相关人士透露,原计划2022年供应2亿部智能手机,但已通知供货商,将减为1亿6000万-1亿8000万部。vivo和OPPO也将4-6月和7-9月的订单比此前计划减少约2成。即便是多年来在全球手机市场无往不利的苹果,在如此环境下也难以幸免。据悉,苹果将在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砍掉大约30%的AirPods 3订单,与此同时,苹果3月份新发布的iPhone SE也将砍单20%。相较于苹果减产中低端机型的做法,三星电子的“砍单”覆盖包括旗舰机在内所有价位的手机。据韩媒称,三星电子今年可能将手机产量削减3000万部,从原先规划的3.1亿部,下修到2.8亿部。“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头部手机品牌砍单的消息”,一位消费电子业内人士指出,受通胀和疫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重构,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被压缩,大众对于几千乃至上万元电子产品的消费预算随之压减,这是消费电子行业必须面对的需求端挑战。
订单的下降也不仅仅在手机产业,当前已经蔓延到PC、电视等领域。一位显示产业链人士对外表示:“今年订单受很大的影响,砍单较明显,现在行业整体订单需求下滑比例在百分之十几左右。”有供应链人士透露,一线PC厂商如联想、惠普、宏碁、华硕等,都正在下调今年订单量,降幅约二位数百分比。品牌厂第二季开始通知供应商下修全年出货目标。摩根士丹利、巴克莱等部分国际机构也对惠普、戴尔额出货预期进行下调,甚至高盛分析师将戴尔从确信名单中剔除。研调机构TrendForce也表示,2022年上半年笔记本将笼罩在修正压力下,出货预估从原先全年2.38亿台出货量下修至2.25亿台,降幅8.5%。各笔记本品牌下修对2022年度出货量展望,相较年初平均约下调10%至15%。终端销量下行趋势的迅速传导,也令手机芯片的供应商遭遇近年来最“寒冷”的春天。机构数据显示,联发科已将2022年全年智能机芯片出货量预期小幅下修至5.7亿~6亿组。其中天玑9000芯片的全年出货量或从1000万套缩减至500万~600万套,高通方面则可能会在SM8550今年底出货后,将SM8450与SM8475降价30%~40%,以利于出清库存。此外,机构预测,全球CMOS芯片今年出货量可能会降四成,只有去年的60%左右;CCM(摄像头模组)与镜头出货量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减幅将达20%~30%。以在CIS(CMOS图像传感芯片)为例,中国位居前五的供应商总库存量已超过5.5亿颗。郭明錤指出,因5G芯片的前置时间相较于一般零部件更长,因此从高通和联发科砍单情况来看,需求疲软恐延续至2023年第一季度,而这也将降低市场对联发科、高通今年三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的营收与利润预期。
手机主芯片之外,摄像头芯片、面板等器件也受到影响。TrendForce集邦咨询方面向记者表示,受到疫情及品牌库存调整影响,今年4月笔电面板出货为1750万片,年减21.5%。同时,2022年笔电面板出货量将下修至2.4亿片,年减14.9%,且仍有下调的可能,市场走势须视整个大环境的变化而定。集邦咨询指出,一方面是由于终端需求放缓,品牌面临第一季的销售衰退,连带使第二季展望趋于保守,对于面板端的采购量也急转直下;另一方面品牌的面板库存水位居高不下,据悉4月底前品牌手上的笔电面板库存约8~12周,相较正常水位的6~8周足足高出2~4周,导致品牌不得不大量下修笔电面板订单以进行库存调整。
消费性电子需求急冻下 电子厂忙应变
在消费性电子需求急冻下,电子厂陆续启动应变机制。面板龙头友达、mini LED龙头富采等,股东会上均坦承,第二季表现将不如预期,虽然法人圈尚未大规模下调电子业获利预估值,然而科技大厂抢先一步,对景气能见度降低的应变已经展开。
面板大厂彩晶冻结高达170亿元(新台币)新厂投资案,计划调降下半年资本支出,原本要继续加码中光电股权的计划也暂停;另外,保护元件厂兴勤楠梓三厂硬体架构,虽依照原定计划将在年底完工,但产线稼动将从明年第一季往后延,要到第二季至第三季才开始,应对当前需求萎缩的现状。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也被披露,已通知客户明年1月起,付款期限从30天缩短至15天,这固然是因应台积电未来庞大的资本支出,提高现金流,但业界猜测,各国央行升息收资金,市场游资减少,现金为王促使台积电提前收款。以裁员应对经济大环境的国际厂商,则涵盖各行各业,如电动车大厂特斯拉、虾皮购物、字节跳动、coinbase以及IKEA等,均爆出裁员潮。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行业交流。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